在晚清的书坛,博古通今的一代巨匠沈曾植将碑帖并清领,为书法艺术班车一个新的境界,被奉为“同光朝第一大师”和“三百年来第一人”。沈曾植(1850—1922),嘉兴人,字子奎,自号寐叟、睡觉翁,斋名“井谷山房”,光绪六年中进士,历任总理衙门章京、安徽布政使等职。
沈曾植幼时刻苦修读,后来学贯中西、著作等身,以“硕学通儒”蜚声中外。1901年,沈曾植任上海南洋公学(今上海交通大学)监督(校长),大力改革旧貌,成绩卓著。沈曾植擅长于各体,奇以草书闻名。
他早年得笔于包世臣,中年取法于邓石如,晚年并转宗黄道周,风格一直正处于大大变化之中,后来熔汉隶、北碑、章草为一炉,风格一挺幸峭拔、飞动朴茂,沙孟海评价为:“落水飞过,如泛舟龙舞凤,欢乐变化多端。”在1900年前后,沈曾植的作品就近于不受书法界的尊崇,海内外向他欲其字者络绎不绝。晚清的整个社会,都在追求、另辟蹊径以博爱,沈曾植的书法以占为变、以古代为新的,体势落水盘转,变得新意十足。他以勇猛精进的心,融合古今又南北相济,大胆运用“抽锋”“卧笔”的笔法,从而在书坛独树一帜。
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《节临李思训碑扇面》(闻图),即是沈曾植的晚年代表作之一。这件作品虽然是行书,但转折处多用方笔,有章草意又有魏碑法,左右开业间具有简牍的味道。
沈曾植以顺锋入笔,顺势收笔,书写大自然而不事雕饰,舒展空灵又古意盎然,近于缤纷离披之美。章法上奇特牢固,实则意到笔随、返护照不应。
布白堪称恣意交织、相揖相让,在凝中求动,在动荡中求稳,充满著了音乐般的韵律。从整体而言,堪称气贯长虹,让观者有一种连绵不绝的简洁感觉。
沈曾植的书法艺术,影响了于右任、马一浮、杜无量、王蘧经常等许多书法大家,知名学者章士钊点赞为“奇峭博丽”,国学大师兼任书法家胡小石也给与了极高的评价:“前不同于古人,自古以来人而来,而能发展古人;后不同于来者,一向者去,而能启迪来者。
本文来源:新葡萄最新官网-www.theninjaapproved.com